E-Commerc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Shaoheng village
自然资源
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,995.00亩(其中:地 3,995.00 亩),人均耕地22.30亩,主要种植白芸豆、玉米、苦荞 等作物;拥有林地 33,793.60亩,其中经济林果地2,698.00亩,人均经济林果地 1.51亩,主要种植花椒、梅子、核桃等经济林果;水面面积 900.00亩;荒山荒地4,697.00亩,其他面积6,323.70亩。有白芸豆、梅子等资源。
农村经济
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06.70万元,其中:种植业收入477.80万元;畜牧业收入150.00万元,(其中:年内出栏肉猪735 头,肉牛140头,肉羊850头);渔业收入5.00万元;林业收入34.37万元;第二、三产业收入14.70万元;工资性收入14.30万元。农民人均纯收入1,821.00元,农民收入以种植、养殖为主。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.50万元,其中,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34人,在省内务工14 人,到省外务工20人。
人文地理
哨横村老人一代代口碑传说:哨横村由横水、金梁、黄粟、南山脚、东山脚、蝙洞、李子、龙潭村组成。其中,横水、金梁、黄粟、南山脚、东山脚、由关平迁徙而来;蝙洞、李子、龙潭由兰坪迁徙而来。据传,除横水自然村外,其余自然村所居住地地名为哨坪村(取名哨坪的缘由是:历代传统阶级为了联保,在哨横设立哨点,哨横的自然村都是依山脚而住,中间是一块近两千亩的平地,为了当时的联保统一将除横水以外的自然村归为哨横坪,哨坪因此而得名。)新中国成立后,将横水自然村归入哨坪,故更名为哨横村。
哨横是高海拔的高寒山区,交通不便,因此,哨横的文化也较落后.一万多年前,可以说,哨横是没有人知道的名字,民国除才开始办私塾,教员都是从外地请来,学习汉文。改革开放后,哨横人民多次要求恢复文星阁,但都因资金不足等原因,至今都未能实现。哨横人民有理由相信,他们的心愿一定会在上级的支持帮助下,终有一天会实现.解放后,(解放初哨横能提笔写字的仅有2人)才办了完全小学。到了近期,哨横的教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,基本上扫除了文盲。目前,具有初中、高中学历的人数不断逐年增加,也有考取大学的,至今,在校小学生发展到400余人,每年输送出近45人读初中。
特色产业
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、养殖,主要销售往省内。2009年全村销售总收入328.00万元。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梅子、核桃特色产业,计划大力发展烤烟、核桃产业。
发展重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