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-Commerc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Sanying village
历史
六诏时期为施浪诏故地。“元世祖入大理,以此为吐蕃襟喉,留军三百户镇之”(《旧云南通志》),三营因此得名。1950年为第二区。1958年至1961年,设剑川大县时曾为县政府驻地,后归洱源县。1958年与牛街乡合并为牛街公社,1969年析建三营公社,1984年置区,1987年设乡。1997年,面积274平方千米,人口4.1万,辖南大坪、白草萝、仕登、三营、共和、新联、永新、永乐、永胜、新龙、石岩头11个行政村。2000年8月撤乡建镇。2002年末,面积274平方千米,人口44492人,11个行政村,93个自然村,172个村民小组。
民族文化
三营属多民族聚居,民族文化灿烂。民族传统文化如白族本主节、藏族的康巴节和锅庄节、白族霸王鞭、打歌、唢呐、洞经音乐等。饮食文化有乳扇、雕梅、炖梅等。每年农历二月十五,人民群众都要在三营集镇举办大型交易会,届时县内外客商汇聚三营,进行各种农产品、中草药材、大特畜及各种日用品交易,会上有道别具特色的地方菜“毛驴汤锅”,是味美可口的滋补佳肴。
特色农产品
核桃、板栗、干果、中药材、药材、中草药、烤烟、烟叶、种奶牛、花椒、苗木、大米、饲草、饲料、板兰根、除虫菊、天麻、竹子。
经济发展
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580万元,比上年的12580万元增1007万元,增长8%;农民人均纯收入1598元,比2001年的1547元增51元。粮食总产26539万公斤,比上年的26276万公斤增263万公斤,增长1%。农民人均占有粮468公斤。本级财政收入169.7万元,完成财政总收入747万元、总支出729万元。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4115万元,其中私营企业7个,从业人员119人,营业收入772万元,个体企业414个,从业人员817人,营业收入3343万元。种植烤烟1.7万亩,收购烟叶3.52万担,烟农收入1950万元。大牲畜存栏20039头,良种奶牛存栏12022头,鲜奶产量11253吨,成为县内最大的畜牧业生产镇。完成植树造林16100亩,即退耕还林3000亩,生态造林6300亩,小流域治理2500亩,经济林梅子1800亩,核桃1500亩,花椒1000亩。义务植树12.5万株、四旁植树16.6万株。向退耕农户补助苗木资金9.5万元,兑现粮食22.5万公斤。建设沼气池511座。扶贫攻坚方面,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30万元,完成南大坪、石岩两个村委会的温饱示范村工程。白草村的温饱示范村和省级重点扶贫村项目,将投入资金55万元。易地搬迁工作顺利开展,现已投入资金150万元,对36户286人实施易地搬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