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-Commerc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Xishan village
总面积512平方公里,共辖五个村民委员会,131个村民小组,181个自然村,2002年末全乡总户数为2754户,总人口为12567人。主体民族为白族,杂居着少数彝族。辖区内海拔差异大,立体气候显著,最低海拔1600米,最高海拔3800米,全乡三分之二地区海拔在2500米以上,粮食作物大春以包谷、大白芸豆为主,小春以小麦、苦荞为主。
西山古为凤羽县地,明清时属上江、下江地。1950到1955年与炼铁同为洱源县第四区;1956年单独成立西山特区;1958年与炼铁、潓川合并,成立西山公社;1961年单独成立西山公社;1963年再次同炼铁、惠川合并为西山区;1969年恢复西山公社;1984年改为西山区;1987年改为西山乡。1997年,面积506平方千米,人口1.2万,辖立坪、团结、西山、建设、胜利5个行政村。2002年末,总户数为2754户,总人口12567人,辖5个行政村,131个村民小组,181个自然村。
科教兴乡取得显著成效。“两基”成果不断加强巩固,成果显著,适龄儿童儿学率、初中生入学率和升学率不断提高,逐步扫除了青少年文盲;捐资助教力度加大,成立了西山乡“教育资金”,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,中、小学办学条件逐步改善。卫生事业有了长远发展,医疗硬件设施条件明显改善,建成卫生院综合大楼,成立了五个村委会的合作医疗点,并切实加强管理,收到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。文化事业获得新发展,1999年投入98万元建成西山乡宣传文化中心、文化站,内设有图书室、展览室、多功能教室、文化活动室和室外宣传橱窗。依靠这一文化阵地,加大了西山对内对外的宣传力度,大力挖掘和宣传西山特有民族文化。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,呈现出一片经济发展、政治稳定、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。
西山乡位于洱源县西南部。东起黑惠江,南同漾濞县毗邻,西与云龙县接壤,北隔乔后镇与剑川县相望。面积512平方千米,人口1.3万人(2006年),主体民族为白族。辖西山、团结、立坪、建设、胜利5个行政村,131个村民小组、181个自然村。乡政府驻杉树村,距县城92千米。
西山乡土地面积宽广,几乎全是山地,且海拔高差大,多数村落分布在2200~2500米海拔带,因此除少数较高寒村社外,都适宜经果树生长。以核桃为主的经果业是西山主要经济来源之一。主要经果品种有核桃、花椒、梅子、梨、苹果等。经过历届党委、政府大力发展以泡核桃为主的经果业,经果业成为的支柱产业,西山被誉为“核桃之乡”。
由于西山人从不同地方迁徙而来,多民族融合,又长期与外地隔绝,在长期的劳动生息中,积累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。优美委婉的西山白族调,引人入胜的古本故事,深刻含蓄的民间叙事诗,独具特色的俚格歌,感情淳厚的打歌,哀婉如诉的唢呐调,神奇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……,西山被誉为仙女撒歌的地方、诗歌王国、民间文学王国、舞蹈王国。还有那独具特色的西山白族服饰,以木制工具为典型特征的生产生活方式,古老的纺麻织布技术,古朴的婚丧嫁娶习俗,以苦荞粑粑醮蜂蜜、烤羊肉生皮为特色的山区风味饮食,构成了西山特有的民族文化。从五十年代起,就有专家学者不断调查发掘西山文化,西山美誉早已驰名海内外。